首页 > 那曲产地风光 > 冬虫夏草禁采之后:生态与需求的平衡之道

冬虫夏草禁采之后:生态与需求的平衡之道

作者:

西藏那曲虫草网

分类:那曲产地风光

发布时间:

2025-10-12

  “冬虫夏草不让采摘了” 并非绝对禁令,而是国家对野生资源实施保护的规范管理信号。自 2021 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来,无序采挖导致的菌种枯竭、草场退化等问题逐步得到遏制。面对这一变化,从生态保护、牧民转型到市场供给,多方正探索可持续的平衡方案。​

  政策层面的 “禁采” 实则是 “有序管控”。在核心产区青海杂多县,“对外禁采,对内有序流动” 成为准则,仅允许本县牧民在 5-6 月持采集证按规程采挖,6 月底后全面休养生息。甘肃等地更明确法律红线:非法采挖金额达 2 万元即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已有案例以判刑收场。这种管控既避免了掠夺式采挖对高原生态的破坏,也为资源恢复留出时间窗口。​

冬虫夏草禁采之后

  对依赖虫草收入的牧民而言,转型路径已逐步清晰。三江源国家公园推行的 “一户一岗” 制度颇具代表性,牧民担任生态管护员可每月获得 1800 元补助,既守护了草甸,又实现稳定增收。杂多县更通过 “1+9+8” 管理架构,将虫草管护与生态旅游、基层治理结合,让牧民从 “采挖者” 转变为 “守护者” 和 “受益者”。这种转型既保护了生态,又破解了牧民的生计难题。​

  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在于替代方案的成熟。人工培育技术正逐步突破,其产物虽在外观上子座更粗壮、气味较淡,但核心成分与野生虫草相近。中医临床也早已形成替代方案:补肾益精可选用人参、鹿角胶配伍,肺肾两虚咳喘可用核桃仁、蛤蚧替代,这些组合在温肾全鹿丸、利肺片等经典方剂中已应用多年。消费者无需执着于野生虫草,规范渠道的人工虫草或传统配伍药材同样能满足滋补需求。​

  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更需长期机制保障。杂多县近 20 年来首次出台专项管理方案,31 名县级干部全覆盖督导产区,将生态责任压实到基层。科研机构则在开展虫草菌种保护研究,通过人工繁育技术扩大种群数量,为未来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这种 “保护为先、科技赋能、民生为本” 的思路,正是破解资源保护与需求矛盾的核心。​

  冬虫夏草的 “禁采” 不是终点,而是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的体现。从政策规范到牧民转型,从技术替代到临床创新,多元方案正在构建起 “生态保护有力度、民生保障有温度、市场供给有渠道” 的新格局,让这种 “软黄金” 真正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免责声明:该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