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冬虫夏草的新鲜采挖:雪山深处的珍品采收
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雪山草甸,每到 5 至 7 月的采挖季,便会上演一场人与自然的珍贵约定 —— 正宗冬虫夏草的新鲜采挖。这一过程不仅考验采挖人的毅力,更蕴含着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珍惜,每一根新鲜虫草都凝结着高原的纯净与采挖人的辛劳。
采挖时间的选择极为关键,直接决定虫草的品质。海拔 4500 米以下的区域,采挖期多在 5 月中下旬;而海拔 5000 米左右的核心产区,要等到 6 月上旬积雪消融后才能开始。此时的虫草刚从土壤中露头,子座(草部)长度约 1-3 厘米,虫体饱满且未释放孢子,营养积累达到顶峰。当地藏族采挖人遵循 “不采小、不采老” 的传统,只采收子座与虫体比例协调的成熟虫草,确保种群可持续繁衍。
采挖环境堪称艰苦卓绝。清晨五点,采挖人便背着行囊出发,在零下低温中穿越布满碎石的山坡。高原强紫外线照射下,他们需弯腰低头在每一寸草地上仔细搜寻,因为虫草的子座与枯草颜色相近,稍有疏忽便会错过。平均每人每天要徒步 10 多公里,弯腰数千次,才能采到 20-30 根新鲜虫草。恶劣天气时常突袭,冰雹与烈日交替出现,让采挖过程充满挑战。
科学的采挖流程是保证虫草新鲜度的基础。发现虫草后,采挖人会用特制的小铜铲在距离虫草 3 厘米处轻轻插入土壤,以 45 度角缓慢剥离周围泥土,避免损伤虫体。取出虫草后,立即用软毛刷清除表面泥土,放入随身携带的透气竹篮中,杜绝使用塑料袋等密封容器导致霉变。这种传统采挖方式既能保护虫草品相,又能减少对草甸植被的破坏。
采挖背后有着严格的生态保护规范。如今核心产区实行 “分区轮采” 制度,每片草甸每三年才开放一次采挖,采挖后必须回填土壤、压实植被。采挖人需办理采集证,严禁使用机械化工具,单日采挖量也有严格限制。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过度采挖导致的草场沙化,让这份自然馈赠得以延续。
新鲜虫草的初步处理同样讲究。当天采挖的虫草需在两小时内送达临时处理点,经过分拣分级后,立即用无菌湿布包裹,放入 2-5℃的冷藏箱。优质虫草会按大小分级:每公斤 2000 条以内的为特级,2000-3000 条的为一级,3000-4000 条的为二级。分级后通过冷链车当日运往加工基地,开启锁鲜之旅。
每一根正宗新鲜冬虫夏草的采挖,都是高原生态、传统智慧与现代规范的完美结合。了解这一过程,便更能体会新鲜虫草的珍贵价值,也让人们在享用这份滋补珍品时,多了一份对自然与劳动者的敬意。
免责声明:该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