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qǔ)?那曲(qū)?这个西藏地名读音,到底哪个才对!
在这之前,关于那曲地名的读音确实存在不一致。《西藏新闻联播》《那曲新闻联播》两级播音员均读作那曲(qǔ)。
而检索央视关于“那曲”的地名播读,有些读成“那曲(qǔ)”,有的读成“那曲(qū)”。有些播音员口播读成“那曲(qǔ)”,而新闻片配音员读成“那曲(qū)”。
关于那曲的读音,浙江卫视首席主播席文2020年曾在省内行业期刊《视听纵横》刊文《"那曲"汉语读音的语用学思考》,对此进行了专论小议。
"1995 年开始,浙江省先后选派了 9 批干部人才援藏。今年是援藏 25 年,笔者工作的浙江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专门派出摄制组赴西藏那曲采访报道,一篇篇作品深挚感人。但播出后有观众反映,报道中将那曲读为那 (nà) 曲 (qǔ),似为有误,读音应为那 (nà) 曲 (qū)。笔者多方咨询,得到的答案互相冲突、截然相反。拟文试加分析考证。"席文在选题背景中这样介绍缘何琢磨起“那曲”的读音问题。
文章中他介绍道,“那曲”藏语意为黑色的河流。明、清历史文献中,称此地为”哈拉乌苏”“喀拉乌苏”,均为蒙语和满语中对“那曲”一名的意译 (黑河)。汉语中曾直译作“黑河”。那曲一名,今既为城市名、县名、镇名,也是河名。
汉字 “那曲”的地名由何时而来,从现有资料上查阅已不可考,可以查阅到的最早记载是中华民国 31 年 (1942 年藏历水马年),噶厦 (即原西藏地方政府) 设立绛恰基巧,管辖藏北牧区和拉萨以北的 14 个宗,那曲宗即为其中之一。“那曲”,意即黑色的河,音译而来。
“以汉字译音方式来翻译地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对音译的使用原则和规律的探索总结也早就开始了。1973 年新华社译名室以辛华笔名,制定了外汉译音表,为音译要按其来源语读音做出了名从主人的示范性规定。
名从主人同时亦是翻译的原则之一,所谓名从主人,是指译音要尽量接近原文读音,无论是直接从原文译出,还是从其他文字转译,都应如此。
从语用翻译论的观点出发,名从主人这一主要原则再释出音从主人、音、义从主的原则。所谓音从主人,亦即按音移译,在移译过程中,将原语读音以尽量接近的汉语文字移译。
音义从主原则,是指在按音移译前提下,把表明意义的部分也按义移译到翻译文本中去。”席文认为,那曲的读音也是属于“名从主人”“音从主人”“音义从主”——
那(nà),代词,指较远的人或事物。曲(qū),弯曲的地方,“依语用学的汉语音译原则,那雪域高原上弯弯曲曲的河流似乎更为信、达、雅。”
检索席文在《浙江新闻联播》中的播读,其播读为那曲(qū)。西藏自治区还有曲松县、曲水县,《西藏新闻联播》均读作“qǔ”。
免责声明:该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